本网讯 许晓泓 杨德贵 报道:初冬时节,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的天空变得热闹起来。一个多月前,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遂宁分院从20多公里外的南坝机场迁至新建成的安居机场,开启了分院飞行训练新篇章。
来到新分院飞行的,不只有未来的蓝天娇子,还有一批中国民航最优秀的飞行员。因为飞行条件好,中飞院新组建的民航试飞学院也将试飞员训练基地设在这里。
此时此刻,距离成都天府国际机场7公里的中飞院天府校区,建设团队正在进行最后的施工作业,为明年春天迎接首批学生全力以赴。
经历了不寻常的3年,跨越了“十三五”与“十四五”的分界线,中飞院这所全球培养民航飞行员最多的“蓝天大学”将奋斗的愿景牢牢锁定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飞行大学”的目标上,明确了“以飞为主,全面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源头活水
“这些年,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踏实推进工作,一个又一个目标稳步实现,整个学校在思想、发展、士气、形象、作风上都发生了变化”。对于上一次党代会召开以来的5年,中飞院党委书记李汉成用“团结向上、转型发展、成果丰硕、风清气正”这几个词来形容。他说,这些变化和成就都来自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近几年,中飞院党委在一年一度的全委(扩大)会议上,围绕“怎么看”深化认识、凝心聚力,聚焦“怎么干”谋定思路、推动发展。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飞行大学”是民航局党组对中飞院提出的要求和期望,也是师生热议的高频词。作为中国民航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主力军、主渠道,中飞院党委客观分析并形成了这一目标的内涵特征体系,深刻认识到飞行主业不仅是学院生存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全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是办学的最大特色,更是守牢行业安全的根基。只有始终坚持“以飞为主”的使命担当,发挥专业、卓越、精湛的优势,坚守“奉献蓝天”的信念追求,持续巩固行业地位,才能坚定不移引领民航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建世界一流飞行大学,就必须按照高等教育的办学规律全面谋划工作”。近年来,中飞院在用工制度、机构编制、职称评审、分类评价机制、绩效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化改革,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而推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安全训练、科研创新等全方位改革,不断激发办学活力,稳步扩大“放管服”改革试点,提升二级单位在人事和绩效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推动人财物管理重心下移,提高行政效能。
“大学更名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实现高质量内涵发展才是目的。”中飞院院长关立欣表示。近年来,中飞院以升格大学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为牵引,摸清“家底”,明确学科建设的主攻方向,聚焦主责主业,深化学科、专业的支撑对应关系,统筹规划学科、专业同步发展,进一步优化完善学科、专业、课程建设归属,切实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水平。
2018年,刘全义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加入中飞院。历经5年,他已经成长为消防工程系主任、民机火灾科学与安全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还担任党支部书记。5年来,他围绕民机防火救援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发表SCI论文30篇;申请国家专利40余项并授权国家专利20项,其中发明6项,取得软件著作权20项。最近,刘全义团队申报的消防工程专业新工科项目获得教育部验收通过。
刘全义只是这些年中飞院引进博士的一个代表。数据显示,中飞院目前拥有各类专业人才3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74人,比5年前增加近400人;博士教师315人,增加200余人。值得一提的是,其高层次人才引育成效显著,不仅国家级高端人才实现零的突破,天府峨眉创新领军人才等省部级优秀人才数量也明显增加。专任教师高级职称占比34.3%,博士占比21.3%。
“人才引进是过去5年中飞院的变化之一。我们自筹资金1亿多元,用来引进人才。这5年的实际情况也表明,行业对科技创新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加,学院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也需要人才支撑。这让我们更加确信,人才强校战略必须长期坚持。”李汉成说。
为更好地发挥引进人才的优势,中飞院还通过加强科研平台建设,让人才留得住、用得好。目前,中飞院已经拥有省部级平台16个,同时大力支持博士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一般认为,博士毕业后的3年至5年是取得科研成果的黄金期,我们要让博士们进入学校就有平台从事科技创新工作”。几年前从四川另外一所高校引进并走上重要岗位的中飞院科研处处长程志刚说,学院有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天地,鼓励青年博士下分院,发挥博士的理论优势和飞行教学分院的实践所长,努力取得创新型、应用型科研成果。
大学担当
在飞行力学教研室工作了18年的王可说:“我所在的飞行力学教研室主要负责给学生上飞行性能课。这门课程是1993年开设的,长期以来给学生们讲的都是波音、空客等国外飞机的性能。”
2011年,中国商飞把国产ARJ-21支线飞机性能手册的编制任务交给了中飞院,王可作为项目参与人投身其中。“那时,我入职中飞院已经6年,虽然将主要精力都放在教学上,但总感觉自己在科研方面存在短板”。2014年,他们在首架ARJ-21飞机投入商用前交付了手册,并在之后根据客户需求持续更新。
正是因为ARJ-21项目的成功合作,2020年,中国商飞将国产C919大飞机性能手册的编制任务也交给了王可团队。这次,他带领教研室的18名老师参与其中,不仅如期交付,还与中国商飞签订了为期5年的持续维护合同。
服务国产民机不仅体现在飞行性能手册编制这一个项目上。“我们非常重视与航空工业部门的紧密合作,不只是为民航培养人才和提供服务,还要为国家的民机制造、国产民机的海外安全运行提供服务和支撑。我们的大飞机学院是与中国商飞合作设立的,与其他制造商也成立了几家联合实验室,还在与中航通飞一起研发国产民机教练机和电动飞机。”关立欣说。
随着投入研制的国产民机越来越多,试飞员和试飞工程师这些确保民机发展的重要角色出现在人们面前。为更好地服务国产民机发展,中飞院设立了民航试飞学院。中飞院副总飞行师、民航试飞学院执行院长王小龙介绍,他们学院是2022年3月正式挂牌的,“其实从2020年开始就为民航局各适航审定中心、中航工业、中国商飞以及其他民机制造商培养试飞员,他们对试飞人才的需求很大”。
为填补国内试飞人才培养空白,中飞院接下了这项艰巨的任务。一方面是学院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的担当,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完成;另一方面是在学院民航相关专业都有的情况下,这个领域也将牵引学科建设。
“飞行技术专业是学院的核心专业,长期以来引领民航飞行人才培养与发展。我们积累了近70年丰富的教学运行经验,还有培养优秀试飞员和试飞工程师的完备资源体系和强大专业背景,我们有底气办好这个专业。”王小龙说。
中飞院开放的大门也向国外和我国港澳地区打开。近年来,中飞院不断提升援外培训能力和国际影响力,“一带一路”也由理念和构想逐渐发展为更加明晰的行动指南和路线图,先后为柬埔寨、南苏丹、马里、厄立特里亚等近20个国家培训了近1000名民航各岗位专业人才。目前,澳门航空本土飞行学员正在学校学习。
今年10月17日,来自老挝、柬埔寨、蒙古国和孟加拉国的30名留学生开始在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和交通运输专业接受为期4年的本科教育,成为中飞院首批全日制学历培养来华留学生。前一段时间,30余家港澳台地区的民航单位到中飞院交流,双方正在商谈进一步的合作。
“作为以民航专业为主的院校,不管是从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角度出发,还是配合国产民机的海外安全运行,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开展海外合作”。关立欣说,中飞院未来培养海外留学生的方向是“面向东盟,深耕澜湄,辐射‘一带一路’”。
10月21日,国际民航组织理事会主席夏基塔诺在中飞院访问时说:“‘不让一个国家掉队’是我们在全球的理念,我在这里也看到了中飞院的担当。这里有优秀的专业教师、优秀的组织能力,以及受过良好教育的学生,他们是民航的未来。”
近年来,为全面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服务社会,中飞院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青海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开展高高原航空医学“产—学—研—用”合作,填补行业空白。其所属的洛阳北郊机场、三星通航等企业充分发挥独特优势,在航空运输服务、应急救援、人工影响天气等社会经济活动和国家重大任务中彰显中飞院担当;学院还拟定了全国首部通航地方法规《四川省通用航空条例》,经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发布;承办四川国际航展,支持地方通航产业发展。
生生不息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航空公司送学员到海外训练出现困难。考虑到行业发展和稳定,中飞院在努力保障本校学员正常训练的情况下,尽全力接收部分航空公司准备送出国的学员。
在广汉机场,记者看到一架又一架起落的训练飞机。“以前学院每年飞行训练能达到30万小时就是顶到‘天花板’了,现在我们分院每年训练量都接近7万小时。今年,全学院5个分院将突破35万飞行小时的训练总量。”去年刚从中飞院飞行训练标准处处长转到广汉分院担任院长的葛志斌谈到了近几年的飞行训练工作感受。
怎样增强训练能力、确保安全和提升质量,怎样继续引领全球民航飞行训练,中飞院进行了大胆而有力的探索,深入实施“分院+基地”建设,持续拓展、不断优化训练航线和空域资源,持续强化对安全工作的政治担当。
从自贡基地到芮城基地,从哈尔滨到梧州,织就了一张贯穿祖国大江南北的训练网络;推进飞行员技能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建设,构建基于胜任能力的培训与评估体系;开发运输航空副驾驶预备、复杂状态预防和改出训练等课程,探索中国民航飞行员培养新方案。
过去5年,中飞院新购买的8种机型199架航空器全部交付到位,400余架飞机的机队规模创历史新高。
过去5年,中飞院完成的飞行训练量达到156.8万小时,占建校67年来总量的1/4,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学院再获民航局“飞行训练安全五星奖”。今年8月,中飞院洛阳分院实现安全飞行60年,持续保持行业通航单位最长安全飞行纪录。
“2007年,中飞院开始第一届研究生招生,当时只有两个二级学科。经过16年耕耘,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水平逐渐提高。今年,学院在现有13个硕士点的基础上,继续从12个专业中筛选申报,预计获批准的硕士点总数将达到20个。2018年,学院给研究生处加挂了学科建设办公室的牌子,让大家增强学科建设意识。大家对申报硕士点的热情高涨,也完成了相应的储备。”中飞院研究生处处长、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赵欣介绍。而等到本轮硕士点申报完毕,中飞院在学科门类上将达到大学更名的要求。
中飞院也在以完备的师资和实训体系为支撑,高水平打造民航监察员培训学院。“我们下一步的目标不仅是培养中国自己的监察员,还要把这些优质资源、先进经验输送出去。目前,中飞院已经获得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为澜湄国家开展民航执法人员能力提升培训。”关立欣说。
10多天前,中国航空运输业近年来规模最大的展会在京举办,中国民航英雄机长、中飞院总飞行师刘传健在会上与民航局相关司局、行业协会以及各航空公司负责人一道探讨如何培养“飞得正、飞得高、飞得远”的空勤人员,如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为他们扣好职业生涯“第一粒扣子”。
“作为行业高校,我们必须坚守教育情怀,坚守办学特色,坚守安全底线,坚守作风养成。直到现在,我们依然保留起床号、熄灯号、队列、着装等军事化管理元素”。中飞院宣传部部长刘英说,学院通过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和教师能力提升,做好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让学生一进入中飞院就得到民航特色校园文化的浸润,从“人民送我学飞行,我学飞行为人民”中汲取养分,厚植“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遵章履责、崇严求实”的民航安全文化核心价值理念,自然而然地让民航的未来接班人形成浩然正气、生命至上理念和严格的规章意识。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飞行大学没有先例、没有参照,我们唯有充分发挥军队传统、红色基因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以飞为主’、行业龙头的核心优势,充分发挥服务行业、面向社会的体系优势,充分发挥底蕴深厚、风范独有的精神优势,勇于自我构建,真抓实干、行胜于言,才能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飞行大学的自主发展之路。”李汉成说。
转自《中国民航报》第6705期http://epaper.caacmedia.cn:81/detail?record=1&ChannelID=12168&randno=25557&resultid=5515&presearchword=pubdate=2023.11.16*page2=001